云聚中衛,引領未來 ——首屆云天大會在寧夏中衛市召開
7月5日至6日,寧夏中衛市首屆云天大會召開,中央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有關部委領導、國際國內云計算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計500余名嘉賓參加大會。在主論壇上,中衛市市長作了“云聚中衛、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作了主題演講。會上,簽訂了國家電子政務云數據中心體系西部節點建設多方協議、國信安全網絡安全創新應用基地合作協議等9項簽約,并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研究所”揭牌等4項揭牌儀式。除主論壇外,會議還舉行綠色數據中心和云計算基礎設施等6個分論壇。
云計算產業,正在中衛這方熱土上開花結果,引領信息產業發展壯大。
今年一季度,中衛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加值增速達47.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15.9%,云計算產業逐步興起并釋放發展紅利。
云計算,正在悄然改變著中衛。
一組數據和一項產業的興起
春風過處產業興。
從2013年至今,短短5年,中衛在云計算產業領域創造了諸多個“領先”。
2013年11月,寧夏與北京簽署合作建設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的戰略協議,雙方共同打造的“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揭牌,拉開了中衛云計算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
2014年4月2日,國內唯一采用全自然風制冷技術的新一代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其PUE值低至1.1,較傳統數據中心節能 50%以上,在國際屬領先水平;
2016年,中衛領先采用混合所有制發展云計算產業,將面臨破產的美利紙業發展成寧夏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2017年12月12日,美國亞馬遜云計算合作數據中心正式上線運營,開創了“大云西移”“前店后廠”的國家先例和世界500強產業扶貧新模式……
一組數據,見證產業效益
5年間,中衛市財政每年以近2億元的增量遞增,由2013年17.08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24億元。近2億元的年遞增量,約相當于寧夏脫貧攻堅主戰場海原縣2017年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17年,云計算產業帶動中衛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增加值增長45.1%,對GDP貢獻率達到12%。中衛也由傳統的“輸煤”“輸電”為主向“輸信息”為主轉變。
數據中心集聚,中衛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美國亞馬遜、德國世圖茲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聚集在中衛,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一批國內大數據領軍企業也扎根中衛。
因云計算結緣,因云計算崛起,中衛自此邁入信息化發展的新征程。
一批應用和一個城市的軟實力
云計算,這個信息與技術共榮共生的高精尖產業,就在中衛扎下了根,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這個西部城市的面貌和內涵,推動著城市軟實力的提升。中衛“環衛云”,就是對云計算產業有效利用的直觀呈現。
每天上班后,市城市公用事業管理所人工保潔隊3組檢測員呂玉花都會從手機上打開中衛“環衛云”APP,查看轄區內保潔員到崗情況。具有智能考勤、查崗監督、一鍵求助等九大功能的“環衛云”管理系統,實現了對環衛4個業務部門15個責任區256個責任點537個責任人的有效管理。通過手機,環衛工、考核員、檢測員可隨時將工作情況上報,城市環衛管理效率提高了40%以上.
如果說,云計算與城市環衛管理的結合,達到了“人在干、云在算、大家看”的全程透明環衛管理效果。那么,云計算和高等教育的“聯姻”,則為信息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今年剛剛從寧夏大學亞馬遜云計算學院軟件工程專業(云計算、大數據方向)畢業的潘曉東,目前就業于西安極互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做后端開發工作。2015年7月,寧夏大學、亞馬遜AWS和中衛市合作在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設立寧夏大學亞馬遜云計算學院,開展云計算專業人才培養,現已招收800多名云計算專業學員,141名首屆畢業生已走向工作崗位。云計算企業的落戶,帶來了新的就業崗位。位于中關村中衛園A座的澄美信息技術(寧夏)有限公司,招募了312名接線員,他們,都來自中衛。
2017年6月14日,中衛市印發實施《加快推進中衛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推動政務服務更智慧、向更廣范圍的基層覆蓋。截至2017年年底,60%的行政審批實現“不見面、馬上辦”目標,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當下,云計算已經全面匯入中衛發展脈絡,我們期待著,不久的將來,云計算產業“零距離”深入百姓生活,帶動中衛在信息產業高速路上暢通前行,兌現“中衛夢·鳳凰城”的千斤重諾。(光明融媒通訊員 張國坤 記者 王建宏)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liability]